建筑工程学院
当前位置:建筑工程学院>> 党群工作
躬身实践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来源:建筑工程系 发布人:袁新安 阅读:次 发布时间:2021/1/2 20:36:19 更新时间:2021/1/2 20:36:22
2018年8月,经组织上选定,我作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派出的扶贫干部,来到校(院)定点扶贫县河北省武邑县贾寺院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更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贫困群众的深情厚谊。能够以驻村第一书记的身份投身到脱贫攻坚战中,是组织上对我的信任,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感到无上光荣和自豪,同时也下定决心,一定克服困难努力工作,不辱使命,向校(院)、向贾寺院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前些年,贾寺院村是武邑县有名的贫困村,进出村只有一条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红白喜事外村人进不来、村里人出不去,村里水井年久失修无法使用,村民吃水只能提着水桶到邻村取水。2015年,中央党校开始驻村帮扶,向贾寺院村派遣驻村第一书记。2018年,贾寺院村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宣部、民政部、司法部联合授予“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成为远近闻名的幸福村。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亲身经历贾寺院村的巨变,深感变化来之不易,得益于校(院)领导亲临调研指导,得益于校(院)扶贫办的倾力支持,得益于校(院)挂职县领导的全力帮助。回首和贾寺院村乡亲们一起奋战两年多的日日夜夜,凝聚着艰辛和付出,同时也感受到村民热烈、真挚的感情。
扎根基层,用真心真情赢得村民认同。第一书记处于脱贫攻坚第一线,唯有心中装着老百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才能让老百姓从心底接纳你、认同你。为尽快融入农村工作,我逐户走访全村121户村民,实地查看他们的家庭、住房、生活、收入情况,每天深入田间地头,与蔬菜种植户一起劳作,了解全村蔬菜种、产、销情况,主动与村干部交心,了解农村工作重点和村民需求,征求发展良策。在与村民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入村公路尚未能全线贯通,便和校(院)前挂职武邑县委常委、副县长谢保忠一起多方奔走协调,在校(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争取到县、镇两级政府和邻村的支持,最终促成入村公路开工建设。2019年4月20日,贾寺院村直通国道的入村公路正式通车,村民自发到村口庆祝,都说感谢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感谢校(院)的派出干部给村里办了一件大好事,是真心实意为贾寺院村着想,办实事的人。通过这件事,村民从心里真正认同和接纳了我,为更好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创造了条件。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谋求产业发展升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个好思路、好路子,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贾寺院村的特色产业是种植大棚蔬菜,经过前两任第一书记的努力,贾寺院村蔬菜种植已具备一定的规模,但是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设施老旧,急需改造;二是产业链短,只有种植,没有农产品加工,产品附加值低;三是没有品牌,销售渠道单一,经济效益不高。针对这些问题,我组织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反复研讨,多方征求意见,思路逐渐清晰:一是校(院)挂职武邑县委常委、副县长董明发帮助建设了农光互补产业园、四季采摘大棚、扶贫养殖产业园、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二是申请注册“贾思园”商标,建立“贾思园”蔬菜品牌,实施规范化种植,加强产品质量管控,提升产品质量。三是推动贾寺院农产品登录832扶贫网、武邑县网络销售平台,利用互联网销售村里的农产品,并联系武邑中学、吉美超市等,建立固定的客户群体。在完善蔬菜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董明发一道策划建设“贾寺院耕读文化小镇”,开展乡村旅游研学,助推农旅融合发展。当前,“贾寺院耕读文化小镇”入选“衡水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衡水市委党校、武邑县委党校也设立了现场教学基地,与衡水学院、康辉旅行社达成合作协议。
因人而异,用“绣花”的功夫实施精准帮扶。村庄建设发展要因地制宜,帮助贫困乡亲脱贫致富也要有针对性,一家一户摸情况,逐个了解他们的致贫原因,劳动力状况,收入来源等等,针对不同贫困户,采取不同的帮扶办法和措施。有一户贫困户儿子上大学,女儿聋哑,靠几亩地种植玉米小麦,家庭收入不多,就引导他种植大棚蔬菜增加收入;还有一户贫困户有木工手艺,女儿瘫痪在床,就联系武邑县残联为他女儿办理残疾证申请残疾补助,并且帮助联系当地家具工坊,让他在工坊打工,既能打工赚钱,又能照顾女儿;还有贫困户想养羊并且有养殖经验,但是缺少启动资金,就帮助他申请扶贫小额信贷解决启动资金问题,并建立起扶贫养殖产业园。……只有实现稳定就业,才能实现稳定脱贫,为满足村民多样化就业需求,我不断帮助他们拓宽就业渠道,引导村民宜种则种、宜工则工、宜养则养,实现稳定就业,确保村民有可持续收入来源。目前,贾寺院村贫困户不仅全部脱贫,并且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全部实现家门口就业。
驻村扶贫两年多来,我长期吃住在村里,工作在田间地头,定期到贫困户家中走访,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帮助每个村民解决困难,坚持给80岁以上老人过生日,成立贾寺院文艺小分队,努力做到扎根农村、融入农村、服务农村、奉献农村,与贾寺院村的乡亲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扶贫之路艰辛又充实,有工作中的困难与挑战,也有对妻儿的牵挂和思念,更有付出后收获的喜悦,这一切都将在我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记,成为一生的财富。
 
 
地址:郑州市新郑龙湖大学城南107国道西侧招生处 邮编:450000 招生咨询电话:56657088 56657099 就业办电话:56068693
郑州理工职业学院保留网站所有权利 未经允许不得复制、镜像 设计研发:实训与信息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