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道德许可效应?
当你做了某件事,产生了强烈的满足感,这时候再去做与目标相反的事,也不会有愧疚感。我想你肯定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学习了两小时,这时候玩几小时王者或者抖音,会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事,结果不断沉迷其中,耽误了学习。
在健身房锻炼了几天,这时再去吃烧烤,竟然一点负罪感都没有,理由是“我已经锻炼了”。这就是「道德许可效应」。
在《自控力》中有个实验,心理学家调查了那些纵容自己颓废的人,他们认为自己一直很自控,没有罪恶感,认为自己理应得到奖励。
然而正是这种补偿的心理使人堕落!要避免道德许可效应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去做与目标相反的事,否则你的目标永远完不成。
如何解释道德许可效应?
道德许可效应,指当自己对某事有一个明确的道德标准之后,在做出与这项道德标准相关的行为和判断时,反而更倾向于违背这项道德标准的行为。当人们的道德自我知觉高于理想的道德形象时, 他们可能会降低道德行为的发生频率, 由此产生“道德许可效应”(moral licensing effect)。简单来说,当我们觉得自己做了一些好的事情、努力的事情之后,就倾向于做一些坏的事情、堕落的事情,来破坏自己之前的努力,如何避免道德许可行为?
1. 明确自己做事的目标,并不断提醒自己不忘初心
当你遗忘自己目标,很有可能在你得到一些满足后选择用相反的途径使自己更满足。当你设立减肥五斤的目标时,两天的多做运动,少吃甜食,做到这些后又奖励自己两块蛋糕,等于功亏一篑,所以为了减肥,你必须明确自己不能吃甜食,远离身边的诱惑。
2. 改变自我的思维方式,不把努力当做责任
把努力当做一种享受生活,体会在生活中种种过程。这样你本身就不去把努力分类成好与坏,只需要在思维过程里,让它成为一种可持续的过程,让它成为你行为选择的一个基础状态,自然就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