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学院
当前位置:建筑工程学院>> 党群工作
思力网评: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
来源:建筑工程学院 发布人:袁新安 阅读:次 发布时间:2021/3/20 22:08:58 更新时间:2021/3/20 22:09:03
2014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在《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重申这一理念,再次深刻阐述科技体制改革对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提出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科技体制改革主体架构已经确立,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形成了从法律、政策、措施到行动的完整落实体系。2015年出台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部署的143项改革任务已全面完成,一些改革举措已转化为国家的法律、政策,一些老大难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迫切需要建立与此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以深化改革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潜能。我国科技体制依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比如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强,科技创新资源分散、重复、低效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等。针对这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无比坚定地指出,“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并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出明确要求。总的就是要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优化和强化技术创新体系顶层设计,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激情和活力;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发挥好组织优势。

——发挥好企业创新创造生力军作用。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总体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围绕这一目标,总书记从几个方面提出要求:一是发挥市场导向作用,让市场真正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二是完善长效机制,带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蓬勃发展;三是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彻底打通关卡,破解转化的瓶颈。
  
——构建资源高效配置的国家创新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4点要求:一是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推动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大科学中心、国际科技创新基地的统筹布局和优化;二是加快建立科技咨询支撑行政决策的科技决策机制,提高科学决策能力;三是加快构建军民融合发展体系;四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深化科研经费管理和科技评价机制改革。合理的科研经费分配使用制度和科技评价制度,能够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充分释放创新活力,反之则会阻碍科技创新。对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对科技评价制度改革,总书记强调,要“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在这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改革方案,总书记要求继续坚决推进,“把人的创造性活动从不合理的经费管理、人才评价等体制中解放出来”。

 
 
地址:郑州市新郑龙湖大学城南107国道西侧招生处 邮编:450000 招生咨询电话:56657088 56657099 就业办电话:56068693
郑州理工职业学院保留网站所有权利 未经允许不得复制、镜像 设计研发:实训与信息管理中心